美国人才战略:培养与吸收并重

2020-09-12
美国人移民中国条件 中国人移民美国条件 杰出人才移民美国的条件

【www.ym16.com - 美国人移民中国条件】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今世界,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各国都在调整和实施国家人才战略,以期在世界人才竞争的大趋势中把握机遇,掌握主动。

美国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升至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美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同时,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外国优秀人才留美工作。

美国政府在2010年5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国家的“繁荣”和“领先”与教育和人才挂钩,并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这项报告中,美国政府提出:要提高各个层次的教育水平,为民众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完整教育,包括高标准早期教育、改革公立学校、增加高校录取率、加强职业培训以及注重新兴产业所急需的技能教育等;加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投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教育和就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帮助美国学生掌握获得成功的技巧。

此外,为了加大公立学校改革力度,美国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了“冲向顶峰”项目,拨出43.5亿美元鼓励地方政府改革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该项目鼓励各州结合升学和就业问题,联手制定共同的学术标准,通过改进考评方法,有效考核学生关键知识和高层次思考技巧的掌握情况;扩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培训水平,修订教师考核、薪酬和选留政策,将最有才华的教师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建立纵向数据系统,以此长期跟踪学生信息,提供决策依据,改善教学质量;鼓励各州大胆创新,通过有效方法改变落后学校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2009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发起了“创新教育”活动,由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共同推动,从课外活动入手,用十年时间进一步提高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能源部还设立了事业起步研究项目,向优秀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为他们在事业起步阶段提供创新条件。美国能源部于2010年1月宣布,将在未来5年为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69名优秀科学家提供850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推动科技创新。

美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并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许多外国学生,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美学习生活几年后往往会想方设法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美国之所以能大规模吸引外国人才,主要得益于该国的就业机会多、教学水平高、社会环境宽容以及相对开放的移民制度等因素。

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约有半数为外国人;创新成果专利申请者中,约有50%为外国人;1990年至2004年,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在外国。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美国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67万,较上一年上升了8%。这些优秀的外国学生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美国科研水平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缴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007至2008学年达155.4亿美元),而且还推动了学校科研项目的研究,促进了美国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为外国优秀人才在美工作和定居创造条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H—1B短期工作签证额度。在1990年,为应对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能面临短缺的局面,美国决定扩大移民法中的技术工种特惠制,包括H—1B工作签证在内的工作移民额度从每年5.4万人增至14万人。

此外,移民法还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中之重,简化外国人赴美工作、学习和经商的申请程序。在2000年,美国政府再次对H—1B工作签证和工作移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从2001年开始,H—1B工作签证年度配额连续三年增至19.5万人,并且规定大专院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研究机构雇佣外国人员不受名额限制。为了缓解H—1B工作签证短缺现象,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08年4月宣布,将理科类、科技类和工程类F—1签证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期由12个月延长至29个月。所有这些措施,都为美国留住紧缺人才开辟了通道。

精选阅读

美国人怎么过元旦?


关注美国移民了解美国生活习俗: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美国人过新年,最喧哗的是新年的前一晚。是夜,人们集合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怀旧歌曲。在音乐声中,激荡的人们拥抱在一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纽约时代广场跨年倒数(Time Square Countdown)

自1907年以来,每年元旦除夕夜闪闪发光的水晶球在时代广场降下,至今仍是纽约的经典原创。参与倒数要有驻守的心里准备:顶住严寒的耐力将从六点开始的舞台表演得到回报,前来助阵的都是顶级的娱乐明星。直至子夜前一分钟水晶球的下降,相伴着盛大的焰火表演、光影特效和纸屑漫天飞舞!

帕萨迪纳玫瑰花车游行(Pasadena Rose Parade)

加州帕萨迪纳市于元旦进行的玫瑰花车游行。起源于1890年,至今已举办了125届。天天来自全美乃至世界各地近六十辆用玫瑰花与各种花朵装饰的大型花车、乐队及游行队伍。这项活动至今仍旧保留了在队伍中使用马匹的传统。而在游行之后便是一年一度的玫瑰碗美式足球赛。

费城化装游行(Philadelphia Mummers Parade)

在费城,有进行化装游行的传统,参与游行的人们,装扮成各种角色,组成方阵,或随着彩车载歌载舞,喧哗特殊。这里的游行起源于戏剧表演,特殊是哑剧,因此游行表演中最常见的是浮夸的戏剧角色。费城化装游行从1901年官方进行第一节正式游行起,迄今已经举办了113届。

新年誓言(New Year's Resolution)

美国人喜欢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写下自己的新年誓言,就是公布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决心做到的事和要达到的目标。这决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图大志,而是一些纯朴而实际的打算。依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绝大多数美国人新年宣誓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是减肥,第二件事是运动。你也要记得在元旦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新年誓言哦!

美国人怎样读大学


“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封近日很火的教师辞职信内容,既然选择移民美国,让孩子接受美国式教育,就要了解美国人怎样读大学的,看看下面的这十条建议,说不定可以关心你顺利度过大学读书的 ** 年。

1.假如你不喜爱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再有前途都没用

“我花了三年时间在不喜爱的专业上,就是因为人人都告诉我这个专业出来好找工作。结果,我做了几年电工,把父母为我付的学费还给他们,重新申请了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现在再快乐不过了”。

2. 不要忘记自己来读书的目的——娱乐重要,上课也很重要

“我多希望当年我可以少喝点酒,少点以宿醉的方式去上课。这样的话,我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

3. 不要轻易对课外活动说不,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大学三年我一直都没参加什么社团,直到大学 ** 后一年,才加入了一个社团。你不会相信,那段时间真的很美好,不过因为时间太短,没来得及熟悉太多朋友。假如你有什么想要做,那就去做吧,还会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4. 不要白费你的闲暇时间,因为毕业后这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我多希望我当时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因为工作后,几乎没什么自己休闲的时间了。 ** ,想健身的健身,想加入社团的就走起吧”。

5. 不要以为大学就是学习,也要学会享受生活

“我希望我在大学的时候可以多去一些派对。我拿下全A,但是没熟悉什么新朋友。我只在大学 ** 后一年的下学期才开始出去玩,才发觉生活很有意思”。

6. 不要忽略你四周的教授,他们都是宝贵的资源

“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和教授多接触。现在我在考虑申请博士,发觉没有他们的推举信,很难进啊”。

7. 不要马上推断一件事情,大学是一个接受变化的时候

“虽然我现在大三,但是我很后悔大一的时候我没有加入兄弟会。其实,我有去看过兄弟会,但是当时觉得和自己不适合,就放弃了。现在想想,真的很希望可以加入一个兄弟会,也许我的生活会有很多变化”。

8. 也许生活圈不同了,但是也不要忘记自己之前的朋友

“我很后悔没有和之前的朋友保持联系,就是因为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

9. 不要急着寻找你的另一半,有时候单身也很好

“学会爱情。我大学 ** 开始的三个月就开始了一段感情,结果毕业前9个月分手了。到现在,我还是很笨拙地学习着如何追女孩”。

10. 不要总宅在家里,到外面走走也是很有意义的

“假如你有时间有机会和朋友出去,哪怕只是去旁边的超市买个东西,或是干脆就是陪室友去一趟,也要出去动动。之后,你可能连和朋友谈天的时间都没多少了”。

美国人要“移民权”


5月1日,全球多个国家的工人和大众以示威游行的方式,“纪念”五一外洋劳动节,他们要求制造更多工作岗位,拿高最低工资,保证工人福利。

据美国媒体5月2日报道,就在5月1日外洋劳动节当天,近十万美国西班牙裔移民在包括纽约、洛杉矶和达拉斯在里的70多个主要都邑进行大张旗鼓 的全国移民大游行,以抗议4月23日亚利桑那州签署通过的一项旨在严格打击非法移民的法律,要求联邦政府立刻摘与行动,切实保卫移民权柄。目前华盛顿警方 已经逮捕了在白宫前示威的35人。

希腊上万名示威者1日在雅典街头集会,抗议政府实施更严格的可能包括增加税收、缩减工资的财政紧缩政策,与警察发生冲突。示威活动由希腊三大工 会召集。集会过程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手持木棍的示威者在宪法广场议会大楼前与手持盾牌的警察“交锋”,警察则频频使用催泪弹和胡椒喷剂驱散大众。有 两名示威者受轻伤,警察逮捕了20余名示威者。

另外,印尼、日本、土耳其、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和德国等国家的大众也进行了要求拿高待遇的游行示威活动。

美国人口分布


对美国小镇的现有居民进行半结构化定性深度研究。来自 43 个州、300 座小镇的 700 多位居民包括社区 * ,例如市长、镇上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局长、企业主和牧师等对于社区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对于小镇各类事件有个总体的认识。我们也采访了许多普通的小镇居民—农民、工人、教师、经理、家庭主妇、退休人士等等—他们中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小镇上,有的人则刚刚搬到小镇或者搬到小镇来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让我们深切理解了小镇居民的生活状态,知晓他们融入小镇社区的各种方式。出于数据对比的目的,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居住在特定城市和郊区的人们进行访谈。此外,还有一些数据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评估了人们对社会、道德、宗教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从统计的数字上可以看出小镇数量、人口变化、职业种类、收入情况、教育水平、种族结构和年龄情况。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全美国大约有 19000 个建制居民点——这一数字在过去的 50 年里有所上升。其中,有 18000 多个建制居民点——占总建制居民点的 93% ——的人口不足 25000 人。按这个标准测算,大约有 5300 万美国人生活在小镇上。但是,其中大约 20% 的建制居民点处在“城市边缘”,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定义,这是一个连续的紧密相连的地区,总人口一般超过 50000 人。排除了这些地方,就剩下 14000 多座人口不足 25000 人、也算不上市区的小镇,就是这些地方居住着大约 3000 万美国人。研究小镇居民习以为常的自我认知时,我们发现这种认知塑造了他们对于定义和区分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的理解。作为社群的一员,他们得以看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并消除这种差异。社群意识进一步改变了不同生活体验和价值观的意义,诸如生活的节奏、距离、娱乐活动、真实性、孩子、邻里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生活在小地方这样的镜头得到感知。不同的社区具有特定的含义,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因素不仅包括社区的规模,也包括人们所生活的地点。要想了解社区就必须了解它对生活于此的人们的意义何在,就好比你需要理解母亲的意义。也许社区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社区的意义却因人而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性才产生了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描述日常的生活经验来定义自己。对于大多数小镇居民来说,社区显著地、深刻地被编构于他们的描述中。在小型社区里,直觉与情感、个人故事与小镇传说、日常街边闲谈和年度节庆与小镇居民的家族历史、邻里关系相互交织,汇聚、融合而成一股难以名状的强大的联结纽带。

EB-1A美国人才移民这几个问题要特别注意!


随着EB-1A美国杰出人才移民逐渐被大家熟知,EB-1A如今已然成为那些优秀人士移民美国的最佳途径。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移民为美国的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预估的重要力量!

但在日常咨询中,我们发现,不少客户对于EB-1A依然存在着诸多误解。以下根据客户最长问到的问题做出答疑。

1、如果不是专业领域内任何学术组织的成员,可以申请EB-1A吗?

可以。虽然作为专业内比较著名的学术研究组织的成员会提高申请成功的机会,但在EB-1A的申请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必须是学术组织的成员。

2、通过EB-1A拿到美国绿卡,未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是否有限制?

无任何限制。通过EB-1A申请拿到美国绿卡,是一步到位的永久绿卡,这也是EB-1A的优势之一。且申请人不需要美国雇主担保,未来只要满足绿卡的保持条件即可。

3、申请EB-1A时,选择加急是否会影响通过率?

在申请EB-1A过程中,申请人可以选择加急通道来加快审批速度。实际上,申请是否通过,还是要依据申请材料来判断。

4、EB-1A哪些人适合申请?

(1)主要有科学家、研究员、工程师、发明家、医生等

(2)教育家、教育学学者、大学教授、各级特级教师、校长、历史学家等

(3)画家、书法家、舞蹈家、音乐家、摄影家、设计师、媒体主编等

(4)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

(5)杰出企业家、贸易商人、管理专家等

学习美国人的送礼文化


移民美国了解美国人:随份子,本来是中国国内民间一种凑钱的做法,比如有人要结婚了,亲戚朋友随上一份钱给予关心。后来演变为参与婚宴时给新秀红包。美国也有“随份子”,但颇有美国特色。一是“频率低”,你想不起名字的人不会给你送请帖。此外,幼儿园老师不会给孩子送请帖;单位领导的秘书也不会放风“领导最近很忙——侄女要结婚了”。二是“品种少”,主假如亲友结婚、过生日、生孩子,或者得到别人关心,需要表示一停。三是“金额小”,大多只相当于老百姓一两个小时的工资,在中国人望来,拿不出手,极其“冷酸”。美国人不兴中国式的“红包”,若要送钱的话,到超市去买张礼品卡,礼品卡分门别类,可去餐馆吃饭、书店买书、超市购物等。金额通常为10元、15元、20元、25元、50元。这就是美国人随份子的行情。

当然,结婚的随份子金额较多些。通常不给现金。也有例外。有些地区承继来自波兰的风俗,在婚礼上会进行“金钱舞会”。来宾跟新娘或新郎跳舞,给一点现金,表示感激。几块钱而已。有的新秀为了不使来宾感到“不付钱不好意思”,特地在每张桌子上摆个碗,放不放钱,“悉听尊便”。

美国人祝贺新婚的随份子方式主假如给新秀买东西。亲朋好友会收到一份长长的购物单,叫做新娘登记单。美国结婚费用“复女轻男”,传统上是由女方承担的。新娘登记单上分门别类具体列出所需的物品,大体为:装饰品,如花瓶、镜框、艺术品等;玻璃器皿,如咖啡杯、酒杯、饮料杯等;炊具,如色拉搅拌器、煮咖啡器、烤箱手套等;寝具,如床单、被子、毯子等;餐具,如盘子、汤锅、糖罐等;浴室用品,如浴衣、垫子、体复秤等。准新郎“无债一身轻”,通常便会和准新娘联合发出新娘登记单。

1924年,美国马息尔商场首创新娘登记单服务。后来,很多百货商店,如美西、目标等,都拿供这一服务。当然,商家目的是要赚钱,但此举确实为准新娘和随份子的亲友拿供了实惠和便利。现在网络发达,新娘登记单上网,更为便利、省事。美国人讲实际,一份登记单,随份子的物品都是不复复的必需品。

新娘登记单的宾观社会收入是,倡导了“礼轻情意复”的优良风气。登记单上的物品不贵,每件几块美元、几十块美元,决不会影响送礼亲友的日常开销,也断了某些人的敛财之路。也有些新秀效仿中国人,收礼金。不发新娘登记单,而代之以“蜜月登记单”,礼金用于度蜜月;雷锋新秀则发出“慈善登记单”,礼金转交慈善机构。礼金支票写多少钱合适?通常兄弟姐妹给三到五百。朋友、同事则基本按照“1年20元”潜规则,即相识1年的,给20元;2年的,给40元……通常到100元封顶。若是从穿尿不湿开始一起长大的发小,最多给个200元。你总不能超过“兄弟姐妹”吧。

据统计,平均而言,美国每对新秀收礼200份,每份价值70到100美元。其中有些还是“团送”的,即几个人合起来送的。

美国人是怎样在家办公的


镜头:朱莉亚女士住在弗吉尼亚州,却是一家位于印第安那州保险公司的一名雇员。开车至少七八个小时的距离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因为一台电脑就是她的办公空间,将她和公司以及位于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客户服务人员联系了起来。

记者经朋友介绍采访朱莉亚时,她刚刚结束公司召开的一次电话会议。热情开朗的朱莉亚告诉记者,她其实不喜欢“在家办公”这种形式,办公室那种人际交流的氛围更适合她,但“在家办公”的确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和便利。两年前,在公司做IT技术支持的朱莉亚因丈夫工作变换从印第安那州来到弗吉尼亚,原以为需要重新找工作,没想到公司同意她继续通过远程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不降薪水,让朱莉亚免了失业之虞。

朱莉亚每天和公司的其他雇员一样,准点上下班,打开电脑,进入公司网页,随时接收客户服务工作人员发来的各项查询指令。朱莉亚说,客户的信息都保存在公司的主机中,由于内容复杂,会分散在不同系统中。当客户拨打客服电话时,客服工作人员也许在美国,也许在菲律宾,但都是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人士。他们会立即将客户的投保号发送给像朱莉亚这样的技术人员,而朱莉亚则迅速从各个系统中调出客户的信息,整理后提供给客服人员,整个过程往往只有几分钟。客服人员则根据这些信息解答客户的问题,并提供具体建议。除了提供客户信息外,朱莉亚更有价值的工作是提供数据分析,根据客户要求的变化,观察市场需求,提出设计新的保险品种的建议。

朱莉亚说,虽然在公司里,像她这样完全“在家办公”的雇员比例并不高,但公司允许雇员每周在家办公一两天,这种做法目前正成为美国公司的流行文化。其优点是通过这一灵活性的安排,方便雇员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照顾家庭,让工作更加人性化,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紧张。

美国英语中,没有“宅男”或“宅女”之类的表述,可能与热爱户外运动是美国人的主流休闲方式有关。但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也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电子商务的发源地。朱莉亚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日常生活中,不仅电子书在引发人们的阅读革命,网上购物已日益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大型百货商店、服装品牌都有网上商店。商家希望消费者网上购物,不仅有成本原因,也有公司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关于消费者个人喜好方面的信息的缘故,进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联系,有利于培养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喜欢网购,是因为同一品牌在不同专卖店里卖的产品并不一样,而网上商店一应俱全,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同时,网购毫无后顾之忧。一旦发现所购之物有不中意之处,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实体店无条件退货,不会遭遇任何尴尬。这是网购在美国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的商业管理人士断言,电子商务给零售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尽管不会导致实体店的消失,但销售额会日益走高。2009年,美国网络销售额达1550亿美元,占整体零售额的6%。市场分析机构福瑞斯特研究最近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美国网络零售额将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14年美国网络零售额将增长至2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

美国人如何看待外来移民?


美国以每年100多万的数量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每30秒钟就会有一个新移民踏上这片土地。这些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到美国,那么普通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外来美国移民的呢?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02名成年人中:38%的人认为现如今的合法移民制度可以继续保持;32%的人认为需要提高和完善;只有24%的人认为应该降低移民行为。公众对合法移民的接受度相对比较高,认为还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而并不是完全拒绝移民。自2011年,美国民众中支持移民的比例从10%上升到32%;而支持降低移民的比例从53%降低到24%。

一直以来总有说法认为外来移民中都不太愿意跟美国人交流,担心不会说英语给他们造成困扰。调查显示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很多美国人在交流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歧视或者不情愿。大部分人认为如今的移民比起以前更加愿意去接受和适应美国化的生活方式。这个观念近年来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认为外来移民是愿意融入美国生活的。

近期,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联合创办的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也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美国人认为,移民问题是政府2019年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移民是他们希望政府在2019年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对移民问题的关注度都相较前一年有所提高。其中,65%的共和党人认为移民是美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在2017年12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42%。在民主党人中,有37%的人将移民问题列为重要问题。在2017年,这一比例仅为20%。

“非法移民”这个称呼在美国社会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在川普上台之后,“非法移民”的贬义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有时候还带有歧视色彩。美国的非法移民数量绝对是超出想象的,根据国土安全部公布的数字仅2016年就有超过60万的外国旅客持合法签证进入美国,但在签证过期后仍滞留美国。

自从川普上台就把苗头对准了非法移民群体,ICE在全美范围内开始了抓捕非法移民的行动。因为这些非法移民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免费享受着美国的各种资源和政府的各项补贴,但是没有社安号的他们却从来不交税,这对纳税者是相当不公平的。

而对于合法移民来说,尤其是职业移民,通过今年H-1B的改革就不难看出,川普的移民政策在保护美国当地人民就业的同时,更青睐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移民美国。

移民后和美国人好相处吗?美国人这6种特质很有趣


很多人移民美国之前都会怀疑,移民过去之后能和当地居民友好相处吗?对于没有去过美国或是没有跟美国人打过交道的朋友来说,大多对美国人的印象都来自于美国的影视剧。可真实的美国人真的是那样吗?今天的文章特地列举了移民眼中美国人的6种特质,看完你会惊呼:原来美国人这么有趣!

1、爱吃零食的美国人

美国人在吃东西这方面是不怎么忌口的,完全不会顾及卡路里,所以零食是男女老少的心头好。更夸张的是,有的美国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拿零食来作“诱饵”,在招生信息里写明“学生来我校读书,课间会发放小零食”。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真的质疑这则招生信息的严肃性。

进入美国的学校后,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酷爱吃零食。我们学校的食堂几乎是每天不重样地给我们准备零食,最常见的有奶酪条、酸奶、葡萄干、香蕉干、各种口味的小饼干等等,还有各种水果供师生课间享用。每次一次的全体教师大会也会贴心地给老师们准备各种饮料、酒水、零食、糕点和水果,大家边吃东西边开会,真的是很人性化了。

2、爱席地而坐的美国人

这一点也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发现的。美国的学生上课如果早到了,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或是草坡上,把书包随手放在一边,直接席地而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我心里一惊,觉得美国人也太不拘小节了吧,而且这样真的很不干净,所以我一般都不会跟着这么做。后来时间久了,发现美国人都是这样,在公共场合只要找到一张长椅或是石凳就直接一屁股坐下了,也不会先吹吹尘土或是用纸巾擦拭一下。原来这是因为美国的校园和公共场所经常有人打扫,所以基本不怎么脏。再加上美国人生性比较随意,大家都这么做,氛围反而很轻松自然。

3、爱泡吧的美国人

喝酒泡吧也是美国人喜欢做的一件事。但是美国人的喝酒泡吧并不等同于酗酒,他们只是喜欢下了班找同事、朋友到酒吧喝一杯,大家侃侃而谈,然后一两个小时就各自回家了。美国下午四五点到六七点是所谓的“happy hours”(欢乐时光),在这个时段内,酒吧的酒水会打折,又恰好赶上下班的点,所以很多美国人都喜欢去喝一杯。我在美国工作后,老板有时候会发内部邮件:“今天下班后我请大家到公司旁边的酒吧小聚,还有各种零食哦,不见不散!”第一次跟大家去酒吧的时候感觉很新奇,也体会到美国老板和下属之间并不是冷冰冰的上下级关系。

4、爱健身的美国人

说到健身这件事,美国人绝对是认真的。美国全民健身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大家都很在意身材是否健美,形体是否匀称。谈恋爱的时候会问对方多久去一次健身房;租房的时候要考虑公寓里有没有健身房;日常聊天的话题也总绕不开健身,比如你一周健身几次?都做什么样的运动?要不要下次约着一起健身?由此可见美国人是真的把健身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做的,而且会排进自己的时间表。美国的健身房里器械齐全,无论你是想踩单车、练哑铃还是游泳什么的,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5、爱开派对的美国人

除了健身以外,美国全民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开派对了。美国人开派对并不需要什么非常正式的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学年结束假期开始要开派对庆祝;论文答辩完要开派对庆祝;毕业了要庆祝;搬家了要庆祝。有些开派对的理由你看了估计也会觉得很搞笑:外面在刮飓风在家真无聊大家来开个派对;今天天气很好心情也好不如一起来开派对;家里的狗生了小崽子开个派对庆祝下……想要开派对,可以直接去Facebook上找专门设计好的邀请信的格式,只要把时间、地点填进去就好,操作起来很简单。剩下的就是准备好零食、酒水和饮料,让朋友过来吃好喝好,大家玩得开心就行了。

6、爱赞美别人的美国人

跟美国人打交道久了,我还发现美国人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爱赞美别人。中国人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怎么样,十分吝啬说出一点赞美的话。我跟我的一个美国同事共事三年多了,她每次看到我工作上的一点进步就会特意告诉我,夸我做得多么好。我的老板也是,只要他看到了我的进步就会当面夸我。我每次听到他们的表扬都会觉得心情特别好,对工作也会更加上心。我想这就是正能量的作用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一旦得到肯定之后就有继续奋斗下去的热情了。这并不是个例,美国人特别爱赞美人,他们会夸你的新发型很好看,你的新衣服和好看,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总而言之他们会去发掘你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不遗余力地去夸你。

以上就是美国人身上的特质。跟美国人打多了交道,也会逐渐受到他们的影响,开朗乐观,乐于赞美他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所以并不用担心移民之后和他们相处不够融洽的问题。

美国人节日季里捐点啥


11月份的感恩节、12月底的圣诞节直至新年假期,连成了美国人年末年初最“扎堆”的节日季。在这样一个大众尽情享受物质和情感的时节,不少人收获到来自生疏人捐赠的亲切。

节日季堪称美国社会慈善文化的“浓缩版”,行善方式和途径各种各样。

首先,捐钱、捐物最实惠、也最主流。

今年感恩节前夕,西雅图儿童研究所、华盛顿州立大学法学院和救世军组织分别收到惊人礼物。98岁老人杰克·麦克唐纳辞世前将价值1.88亿美元全部身家赠与三家机构,由其名下基金会每年从收入中提供善款。

麦克唐纳的名字并不在富翁排行榜上。老人家平日里会收集超市优惠券备用,有时穿着肘部破了洞的毛衣就出现在人前,宁愿搭乘公交车去华盛顿州立大学参加校友会。今年7月,他重跌一跤后被送院治疗。听医生说其头部伤势恐会要他性命,他还不忘叮嘱医生,别用那些昂贵的名牌药物。但亲友说,过去数十年中,这位“抠门”的老人家还曾数百次捐助过他人。

当然,绝大多数人的捐款可没这么“大手笔”。从街头、超市、商厦到公寓楼前,人们经常转角遇见捐赠箱、慈善广告。除了来自亲友的节日问候、商家促销信息,来信或电邮中也经常夹杂着慈善组织或机构请人大方解囊的表格。

和不少慈善组织一样,首都华盛顿“食物银行”每年节日季来临前都会给支持者们邮寄求捐贺卡,捐款额从15美元到100美元不等,较之不少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水平而言算不上大手笔。组织负责人在贺卡上写道,“您所捐出的每一美元,都会用于为有需要的邻里送上热气腾腾的节日料理。”

别小瞧“小手笔”汇合而成的能量。这家本地助贫组织自1980年起投入服务,平均天天收集和发送50吨食物。感恩节、圣诞节等合家吃“团圆饭”的节日更是“食物银行”这类组织最忙碌的时候。

第二,也有不少好心人“捐”出行动或脑力。

今年11月15日,感恩节前两周,一名黑面罩、黑斗篷、黑盔甲的“蝙蝠娃”在旧金山街头披挂上阵,挽救“人质”、拆除“爆炸物”、打击“劫匪”。这是美国西海岸湾区慈善组织“许愿”基金会发起的一场爱心行动,携手旧金山市民为“蝙蝠娃”圆梦。

“蝙蝠娃”今年5岁,本名迈尔斯·斯科特,出生18个月后即被确诊罹患白血病,前不久才离开病床,视“蝙蝠侠”为偶像。“蝙蝠娃”惩恶途中,两万市民为他欢呼、鼓掌。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此事。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特意向他致送旧金山“钥匙”。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短视频为他加油。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2月7日,“蝙蝠娃”重装上阵,为慈善组织筹款,以关心更多孩子完成心愿。此外,斯科特一家也已另建慈善基金,所筹款项用于“许愿”基金会等三家曾给“蝙蝠娃”治疗和圆梦提供过关心的慈善组织和医疗中心,以此回报社会。

不少一般人未必有着“蝙蝠娃”的身手,但一样为了扬善而身体力行。圣诞节前夕,一些公司或个人会自发参加“隐秘圣诞老人”一类活动,帮穷困家庭的孩子圆梦。

记者在芝加哥一家证券公司任职的好友今年就和同事们一起加入这场隐秘行动。通过慈善组织牵线搭桥,她收到了小男孩写给“圣诞老人”的信,并按照信上列明的心愿为他选择了“蜘蛛侠”玩具和飞机模型。和其他“冒牌圣诞老人”一样,她也欣喜地收到了捐助对象所制作的“答谢礼物”——手工制作的圣诞树贺卡。

当然,节日季只是观看美国社会慈善运作的窗口之一。不同人对慈善、慈善组织、慈善事业有着不同的观看和思索。一个人善心多寡,也非任何简单标准可以衡量。

不过,在美国社会慈善文化形成的原因中,有两点常被人提起,也值得思索。第一,在美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移民社会中,出于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不少人相信自己是社会资源和他人关心的获益者,也有责任回报社会。第二,捐赠善款可减税,也在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动因,如同行善的催化剂。

相关文章更多 >